睇壹仔不止要娛樂,也不止要看踢爆,而是要有「得益」,得益包括思想上和知識上,我們才不會白活一場,這個【宇宙迷宮】節目,由科普達人李偉才先生,帶大家進入宇宙,了解自己所處的時空。了解宇宙的大,安份自己的小。(編按)
月亮是我們最熟悉的天體,但時至今日,在美術設計和戲劇中的「月亮」,仍然錯漏百出。對於好像我這樣的天文發燒友,看到這些不斷的犯錯,實在是哭笑不得!
最常見的錯誤是「娥眉月」形狀。要知道月亮之所以發光,完全因為它反射太陽的光線,既然如此,娥眉月的兩端尖角,應可以與月面的中心點形成一條直線,而無可能超越這個中心點,形成一個「牛角酥」形狀。但有些美術設計師就無視這個常識,為了浪漫的效果,故意將娥眉月畫成牛角酥,令人為之氣結!
但這還不止,有些美術設計更在彎月內繪上星星!這當然是更為荒謬,因為彎月之內雖然漆黑一片,但那仍然是月球的一部分,只是陽光照射不到,又怎可能看到後面的星星呢?
上述所指「漆黑一片」其實不一定正確,因為有時在彎月之內,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偏紅色但好暗好暗的月亮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原來這是因為地球的大氣層會將太陽的光線折射,而偏折了的光線會射落到月球原本無受太陽照射的表面。
另外一個違反常識的情景,就是電影中兩人在月下談心,但無論這兩個人談了多久,可能已到了所謂「更深露重」的時分,但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竟然絲毫不變!要知道由於地球的自轉,所有天體如星星、月亮、太陽,都會大致從東邊升起,然後從西邊落下,月亮的位置可以維持整晚,簡直侮辱觀眾的智慧。嗯……我是否太執著呢?
立即下載《壹週刊》Apps,隨時隨地睇盡時政專題、深度偵查、娛樂熱話!
按此連結: http://bit.ly/next28app
更多 壹週刊 文章